在互联网日臻成熟的当下,物联网已成为新的风口,以家电家居为例,结合时下热门的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即可以让人更容易操控设备,又可以让设备间更好的进行自主交互,还可以根据使用人的习惯进行自主学习,尽管应用场景确实可以很好,但实际上用户的接受度并不很高。不知不觉中,从物联网的概念到万物互联,再到智能家居,智能化已成为当下不可逆转的潮流。一方面,厂商在力推智能概念,所有新产品都被冠以“智能”的头衔,看起来满市场尽是“野蛮生长”的智能家居产品,一方面,用户接受度并不高,反应却平平,何解? 未来场景展望:如同助理准备好了一切 下班回家,门锁比对完双眼虹膜后,空调同步启动,自动调整温度到26度、湿度55%,电视自动播放喜欢的综艺节目,灯光也自动开启。进厨房把食材洗净切好后,放入炒菜机器人中,电饭煲自动调整到煮饭状态,空调检测到温度上升,自动调低温度,并把冷风送到厨房。30分钟后,饭热菜熟。 餐桌上,灯光自动聚焦到餐桌上,电视也自动切换到舒缓的音乐。享受完晚餐后,盘碗丢进洗碗机后,自动清污烘干杀毒。跑步机提示饭后要慢走助消化,走上跑步机后,身后的投影开始播放自然风光,空调开始户外模式,开始针对跑步机位置吹加了氧的自然风。跑步机自动调整到散步状态,配以舒缓的音乐,在跑步机上也可以感受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轻缓。 20分钟后,散步结束,跑步机把数据同步至手环上,分析发现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后自动关机。浴缸开始放水,窗帘自动拉下,泡完澡洗漱后,床罩自动收起,灯光切换至柔光状态,床上的温度也自动调整至30度,检测到眼皮合上后,灯光自动熄灭,空调调整至微风状态,其他电子设备全部自动待机。 清晨7点,窗帘自动打开,吃完早饭后,手机自动预约了滴滴快车。一出家门,房间所有电器待机,拖地机器人开始清扫房间,摄像头自动开启,红外探头也侦测温度在35度以上物体的移动。 上面是笔者对未来智能家居应用场景的展望,仿佛有私人助理打理好了一切,也许未来会比这更加智能,不再需要一个开关一个开关的点按,也不需要人为干预设置,设备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自主学习,并能通过感知环境、人体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 厂商争相发力布局智能家居 提起智能家居,不得不提物联网概念,在年前后,物联网概念被疯炒,许多厂商认为物联网是下一步的趋势,海尔格力美的等国内一线厂商均加大了对物联网的研发推广力度。以美的为例,就豪掷1亿元人民币,建设物联网研发中心,但不到2年,该部门就解散,物联网项目也不了了之。 为何当年受阻?一是大势未到,一是产业配套不齐备。 以眼下流行的生态圈来进行衡量,5年前智能化的上下游产业链并不健全,芯片、硬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规模、性能、生产能力还是价格,都足以供应眼下的全面智能化。 技术壁垒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原本的畅想得以很轻松的实现。 软环境方面,无论是资金、人力,都围绕设备的智能化开始发力。先是智能手机,再是智能电视,如今,大到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到开关插排路由器,所有的家电家居用品,都开始打上“智能化”标签。 年开始,不甘失败的美的联手阿里巴巴,尝试构建物联网开放平台,后来从智能空调开始,慢慢实现了人机的互连互通互懂,慢慢走上正轨。 借助智能手机迅速崛起的小米,也是智能家居的力推者。小米生态链企业青米,因专注于智能插排得以成功上市。这也给其他的创业者、家电行业的决策人员点亮了方向。如今,小米旗下的智能家庭平台米家,已占据了从智能插线板、智能台灯、智能摄像头、智能穿戴、智能电饭煲、智能水壶、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螺丝刀、智能平衡车等一系列产品,难能可贵的是,多数智能产品都可以用一个小米账号进行数据的互通,这样的用户体验更具前瞻性,并且慢慢把智能化家居的蓝图慢慢变为一个个产品,开始落地进入用户家庭。 眼下,智能家居野蛮生长期,据统计,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有家企业,设备商就有多家,此外,智能设备的初创团队更是多如牛毛。 智能家居让人更懒 相对传统的家电家居用品,智能产品的优势不言而喻,更以人为本,更具个性化、可控性,让人更“懒”,更能专注于生活本身。 智能家居的大数据会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算出用户的需要,就会在相应的时间自动启动或关闭相应的设备,完全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系统会自动完成用户的需要,这些是传统智能家居根本无法做到的。 尽管懒是不好的习惯,但分析科技进步史不难发现,懒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源动力,智能家居的出现,刚好可以满足人类“懒”的天性,能尽可能在少花精力、少动手的情况下尽享贴心的服务。 VR助力推广越来越易 VR、AR、MR概念的提出,技术的发展,都为智能家居提供了一定的培育土壤。对开发商而言,不再需要实体搭建一个智能家居样板房,仅需录制好VR素材,就可以借助VR视听操控设备,轻松把体验场景随身携带。 在VR环境下,消费者也可以模拟真实使用环境进行参观、操控,甚至是交互。比如通过VR体验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前文描绘的智能家居场景,前提是录制好相应素材。 实际上,房地产开发商已开始借助VR推动在线、异地看房,这对用户体验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如今,信息的传播分享也越来越便利,通过新媒体的社会化传播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乐于接受新事物,尝试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 高性价比也能安享生活 以往,打个口号就能有高科技售价溢出,炒作一个概念就可以让产品身价倍增。眼下,不仅技术进步导致产品研发的成本投入越来越少,而且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新产品的成本。 以智能手机为例,诺基亚曾经的机皇N95售价超过元人民币,眼下,一部性能卓越的主流国产智能手机不过千元,性能甩N95几十条大街。 更加难得的是,国产厂商已迅速崛起,互联网营销思路的成功案例已成为眼下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有助于消费者接受新事物,尝试新产品。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开始转变,不再节约闹革命,而是开始享受生活,那高性价比、新概念的智能化产品就成为了重要的选择。 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有力支撑 时至今日,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芯片级硬件的性能也有了巨大的提升,除了以往的红外、蓝牙、无线射频技术,Wifi模块得以广泛应用,无线通信方面,4G也得以普及,甚至蓝牙都完成了由2.X版本到4.X版本的升级。 另外,全民创业热潮下,资本、人才、技术都集中涌入到智能设备这一领域。对硬件熟悉的人才越来越多,快速开发的框架、成熟的模块越来越多,技术壁垒越来越低,这让新入行研发智能硬件的人能快速上手。 智能家居距爆发仍差把火 尽管家电、家居的智能化大潮已至,但还离全民普及还相差千里,究其原因,无非是体验差、技术不完善、缺少互通标准、服务不好落地。 体验方面,单品能给人智能化的震撼毕竟有限,技术方面,由于还在发展,并没有统一标准,对于多设备、多厂家之间产品的互通,更是没有统一规范,各厂商不同类别的产品相对独立,不易互通。 服务方面,不少厂商打着智能化的口号,实际产品仍停留在较早期的智能化阶段,人机互通差、智能学习能力差。 一般来说,智能家居的发展被发为三个阶段,一是单品智能化联网,以简单的手机APP可以控制设备为典型代表,第二个阶段是不同设备之间可以互连互通和交互,第三个阶段,不同设备间可以共享大数据,相互协同,自主学习,并通过自动感知用户的状态调整相应的服务场景。 对应这三阶段,可以看出,眼下流行的智能化产品中,不能以人为中心,不能打通与其他设备间的数据共享、不能自主学习的还广泛存在,这给想体验智能化家居的用户以不好的体验。 智能家居的发展一览: 萌芽期(年-年):这是智能家居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暂时是只有市场前景但没有实际市场。 摸索期(年-年):国内有一些企业跃跃欲试,试水智能家居。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此期间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基本没有入驻中国市场,由于没有良好的市场引导,国内的企业开始了乱序的竞争。 混沌期(-年):上一阶段智能家居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过分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实际上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厂商只顾发展代理商却忽略了对代理商的培训和扶持导致代理商经营困难、产品不稳定导致用户高投诉率。行业用户、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实际效果,由原来的鼓吹变得谨慎,市场销售也几年出来增长减缓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销售额下降的现象。国内的智能家居企业面临困境的同时,国外的智能家居品牌暗中布局进入了中国市场,当然尽管市场处于混沌状态,但国内大品牌在摸索中前行,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融合演变期(-年):进入年以来,市场明显看到了增长的势头,而且大的行业背景是房地产受到调控。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长说明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一个拐点,由混沌状态步入正轨。 爆发期(-年):目前来看,智能家居经过多年磨合,已正处爆发前夜,未来智能家居新品将会层出不穷,用户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往期精彩文章(点击下方标题可直达)苹果三星国内销量之和都比不过一个华为?国货牛逼 据说有了这台手机就不用担心再曝艳照门了? 在竞争白热化的千元机市场,这款手机凭何立足? OPPOR9和VIVOX7到底谁更值得买?深度对比体验告诉你 小米洗衣机真的适合作为年轻人的第一台洗衣机吗?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
|